什麽是“坐月子”
坐月子是指胎兒、胎盤娩出後到產婦機體和生殖器官復原的一段時期,一般需要6-8周。醫學上將這段時間稱為產褥期或產後期,民間俗稱坐月子。無論產褥期或坐月子,都意味著產婦要臥床休息,將養好身體,促使生殖器官和機體盡快康復。
為什麼要“坐月子”
產婦由於分娩時出血多,加上出汗、腰酸、腹痛,非常耗損體力,氣血、筋骨都很虛弱,這時候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,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,因此產後必須坐月子才能恢復健康。坐月子的目的是在這段期間內作適度的運動與休養、恰當的食補與食療,能使子宮恢復生產前的大小,氣血經過調理也都能恢復,甚至比以前更好,也就將不好的體質在這段時間慢慢改變過來。
在坐月子的過程當中,實際上是媽媽整個的生殖系統恢復的一個過程。恢復得不好,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。
產前孕婦擔負著胎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,母體的各個系統都會發生一系列的適應變化。子宮肌細胞肥大、增殖、變長,心臟負擔增大,肺臟負擔也隨之加重,妊娠期腎臟也略有增大,輸尿管增粗,肌張力減低,蠕動減弱。其他如腸骨內分泌、皮膚、骨、關節、韌帶等都會發生相應改變。產後胎兒娩出,母體器官又會恢復到產前的狀態。子宮、會陰、陰道的創口會癒合,子宮縮小,膈肌下降,心臟復原,被拉鬆弛的皮膚、關節、韌帶會恢復正常。這些形態、位置和功能能否復原,則取決於產婦在坐月子時的調養保健。若坐月子期間養護得當,則恢復較快,且無後患;若坐月子期間稍有不慎,調養失宜,則恢復較慢。
坐月子的基本原則
1.坐月子期間應慎寒溫
隨著氣候與居住環境的溫、濕度變化,坐月子期間產婦穿著的服裝與室內使用的電器設備,應做好適當的調整,室內溫度約25~26℃,濕度約50%~60%,穿著長袖、長褲、襪子,避免著涼、感冒,或者使關節受到風、寒、濕的入侵。
適度的勞動與休息,對於惡露的排出、筋骨及身材的恢復很有幫助。產後初始,產婦覺得虛弱、頭暈、乏力時,必須多臥床休息,起床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,等體力逐漸恢復就可以將時間稍稍拉長些,時間還是以1小時至2小時為限,坐月子期間以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姿,導致腰酸、背痛、腿酸、膝踝關節的疼痛。
坐月子期間頭髮、身體要經常清洗,以保持清潔,避免遭受細菌感染而發炎。
前面三項每一個人都沒有差別,飲食方面就有個人體質的差異性,坐月子應該有所不同;再者,產後排惡露、哺乳也許有不順的情形,或者有感冒、頭痛、口破、皮膚癢、胃痛等等疾病發生,飲食與藥物就必須改變。古代由於環境簡陋,生活條件差,又沒有電器設備,因此規定較嚴,而有一個月不能洗頭、洗澡的限制,現代人不必如此辛苦,但是坐月子的飲食還是以溫補為主,最好請醫師根據個人體質作調配比較妥善。
坐月子的其他注意事項
1)坐月子的料理一定要加酒嗎?
坐月子的料理應該加薑片同煮,同為生薑有溫暖子宮、活絡關節的作用;酒的作用是活血,有助於排惡露,若惡露已經乾淨,食物仍然用酒烹調,可能導致子宮不收縮、淋瀝不盡。
人參補氣止血,剛生產完的住院期間,正在開始排惡露,若服人參(高麗紅參)會使得血暈變少,惡露就難以排出,導致血塊淤滯子宮,引起腹痛,嚴重的還會有胎盤剝落不完全,引起大出血的案例。因此,坐月子期間必須等到產後第二三星期左右,血塊沒有了,才能服用人參茶。
春夏秋冬四季由於溫度差異大,因此坐月子期間產婦的飲食必須有所調整,否則會有副作用發生。一般傳統的坐月子飲食,性質溫熱,適用於冬季,春秋時節生薑和酒都可稍稍減少,若是夏天盛熱之際,可不用酒烹調食物,但是薑片仍不可完全不用,每次約用2~3片。
1)坐月子期間不能吹風,因為產後氣血虛弱、筋骨鬆弛,風寒濕邪易趁虛而入,引起感冒、風濕、關節酸痛、腹瀉等疾病。
2)坐月子期間不能洗頭,著涼以後容易頭痛。
3)坐月子期間不能流淚或長時間大量閱讀,否則會傷害視力。所以坐月子期間閱讀時姿勢要正確、時間不要太長、光線要充足,不看悲傷、火暴或是情緒激烈的內容,最重要是不影響休息,因為坐月子時若沒有適度的休息,容易造成出血難止、腰酸腹痛、精神不濟。
4)坐月子期間儘量不沾水,也不能吃稀飯、牛奶、果汁等,不然將來會患風濕病或神經痛。
5)坐月子期間不能吃生冷的食物。因為產後體質較差,生冷食物吸收不好容易影響身體恢復和通過母乳影響嬰兒腸胃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